>> 欢迎您,guest搜索 登陆 注销  

 

发表一个新主题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最优价值法
作者:zhw3069
题目:最优价值法
MAIL:zhw3069@163.com
IP地址:222.137.104.*


近期看到“最优价值法”的评标办法,该办法究竟是怎么进行操作的,请老师们不吝赐教!

  发贴时间2010-08-16 21:34:37 
 ** 贴子回复

作者:安徽老徐
题目:安徽老徐的答复(供参考,欢迎指正)
MAIL:xuying78@163.com
IP地址:58.243.33.*




你提出的背景资料不详,所以,只能依据我的判断,做如下答复,若有错误之处,欢迎网友们指正:
   在工程咨询方面有一门新兴的管理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即为"价值工程"技术.
   所谓价值工程,指的都是通过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使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价值工程主要思想是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功能及费用分析,提高对象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指的是反映费用支出与获得之间的比例,用数学比例式表达如下:价值=功能/成本。
    提高价值的基本途径有5种,既: 

  (1)提高功能,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价值; 

  (2)功能不变,降低成本,提高价值; 

  (3)功能有所提高,成本不变,提高价值; 

  (4)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价值; 

  (5)提高功能,适当提高成本,大幅度提高功能,从而提高价值。
    
    价值工程的特点:
    (1)价值工程是以寻求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观产品的必要功能为目标。价值工程不是单纯强调功能提高,也不是片面地要求降低成本,而是致力于研究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找出二者共同提高产品价值的结合点,克服只顾功能而不计成本或只考虑成本而不顾功能的盲目做法。 

  (2)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在价值工程分析中,产品成本计量是比较容易的,可按产品设计方案和使用方案,采用相关方法获取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但产品功能确定比较复杂、困难。因为功能不仅是影响因素很多且不易定量计量的抽象指标,而且由于设计 案、制造工艺等的不完善,不必要功能的出现,以及人们评价产品功能方法存住差异性等,造成产品功能难以准确界定。所以,产品功能的分析成为价值工程的核心。 

  (3)价值工程是一个有组织的活动。价值工程分析过程不仅贯穿于产品整个寿命周期,而且它涉及面广,需要所有参与产品生产的单位、部门及专业人员的相互配合,才能准确地进行产品的成本计量、功能评价,达到提高产品的单位成本功效的目的。所以,价值工程必须是一个有组织的活动。 

  (4)价值工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价值工程分析是以产品成本、功能指标、市场需求等有关的信息数据资料为基础,寻找产品创新的最佳方案。因此,信息资料是价值工程分析的基础,产品创新才是价值工程的最终目标。 

  (5)价值工程能将技术和经济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尽管产品的功能设置或配置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产品的成本降低是一个经济问题,但价值工程分析过程通过“价值”(单位成本的功能)这一概念,把技术工作和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了产品设计制造中,普遍存在的技术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脱节的现象。

   价值工程法应用的一般步骤 :
   (1)选择价值工程对象(即招标项目),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拟订价值工程的评价方案。
   根据工程项目的建设总体要求,由投标人在投标时各自提出不同的工程实施方案,为方案的比较分析提供基础。
   (2)招标人在招标前搜集资料,确定功能指标体系。对招标项目实施方案的有关评价指标进行实际现状调查,确定价值]程分析的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3)招标人确定功能指标的重要性系数:根据用户、设计人员、专家对工程项目各评价要素,确定各要素的重要性系数。
   (4)确定各投标方案的功能评价系数:依据功能评价体系和重要性系数,确定各投标方案的功能评价系数。
   (5)根据确定的价值系数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中标候选人. 
   限于篇幅,这里只能提供一个基本概念和程序,欲知详细细节,请参考有关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咨询工程师执业考试书籍,上面均有详细的介绍。

   
  









  发贴时间2010-08-17 09:14:07 

登录后对本帖子进行回复!
谁可以发表? 所有注册会员均可以发表和回复主题!
主题标题  不得超过 40 个字
输入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中数字    
帖子中最多包含 4000 个字符

      

 



程序版权所有: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  

本论坛主要用于方便工作交流和沟通,请勿作他用
论坛中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