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探讨 >正文

评标专家工作质量评价模型

2014-03-31

评标专家工作质量评价模型

 

摘要:评标活动是工程招标投标的重要环节,评标专家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招标投标决策的科学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评标专家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于招标投标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化评标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积累的历史数据资源,初步建立了评标专家的工作质量评价模型,设计了评标专家评价指标体系,以作为评价评标专家工作质量之抛砖引玉之用。

 

杨正超   林  琳   王  毅

 

引言

《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的评审权和自由裁量权。作为评标委员会的主要成员——评标专家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客观公正等要素直接影响招标投标的成效。建立一支专业素养强、职业道德好、专业分类合理的评委专家队伍是招标投标活动高质有效开展的基本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标专家评价体系是保证评标专家队伍优胜劣汰、评标行为客观公正的迫切需要。

多年来,招标投标管理机构一直在探索和研究评标专家工作评价机制。一些地区采用管理部门对评标专家主观评分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结论一般只反映评标专家外在的工作表现、工作态度,不能正确表达评标行为是否客观公正,评标结果是否科学合理。2004年,江苏省在评标活动中首先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评标,实现了经济标评审的电子化操作。2008年又在全省全面推行网上远程异地评标,实现了完整投标文件评审的电子化操作,从而建立了具有分析意义的评标专家评审行为数据库,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基于远程异地评标系统数据库的评标专家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为招标投标管理部门评价评标专家工作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建立评标专家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评标专家在工程招标投标中承担着裁判的角色,是招标投标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确保招标投标公正的关键因素。无论哪一方市场主体,想达到操纵招标的目的,都需要有专家的参与才能实现。因此,评标专家往往成为了不法者的公关焦点。常见的情况主要为以下几种:

一是投标人想尽办法及时摸清楚参加评标的专家,亲自出面做工作,采用不法手段获得评标专家的支持。二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项目,评标专家数量少。投标人平时就与这些评标专家联系建立感情。评标的时候,这些评标专家自然会给出感情分。三是先做好招标单位的工作,利用评标委员会中的招标单位代表,采用明示暗示等方式,让评标专家们知道招标人希望让哪一家企业中标,评委顺理成章打出了“感情分”,“关系分”,致使这家企业中标。

近年来,国家对评标专家管理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但主要侧重于专家的资格认定和工作权限等方面,对专家具体的行为缺少明确的规定,对不规范的评标行为很难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也很少有实质性的处罚。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专家评审是无责评审。在实际工作中,也缺少一个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专家评标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目前,一些地区建立了评标专家行为考核和信用档案制度。每次评标结束后,管理部门根据监督情况对评标专家表现进行日常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记入每位评标专家的信用档案,对专家的工作态度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但这些考核主要是记录专家的出勤情况、评标工作态度、培训及考核情况、不良行为记录、被投诉次数和原因及调查处理结果等,侧重反映评价专家的外在工作表现。而评标工作是专家依据个人的专业知识,对投标文件进行独立的评审,评标行为是独立、个性和主观的行为,评标专家工作质量高低、评审是否客观公正,很难通过目前的考核内容和手段进行衡量。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评标专家工作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加以评价约束。

二、评标专家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1. 建立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特点,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来衡量投标企业的综合实力,以保证综合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2)一致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与现行招标投标管理制度、招标流程、评标方法相适应,要求评价指标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活动。

(3)独立性原则。同一层次上的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尽可能避免明显的包含关系,力求减少指标间的关联度。

(4)可测性原则。指标含义明确,数据资料收集方便,计算简单,易于掌握。

(5)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具有客观性,便于数学模型处理,弥补单纯定性评价的不足。

2. 评价指标

(1)倾向度:主要评价评委打分倾向性。即该评委对各投标单位评分中,是否对某一家单位打分明显偏高或偏低;

评价模型:

设某评委对投标企业的评分为,对所有投标单位的平均分为A,则:

 

该评委对某企业倾向度,则认为该评委对某企业有偏高或偏低的倾向,同时该结果可用于偏好度分析。

图1表示评委A、C、E(模拟)均有偏离超过20%的情况,说明这三名评委都存在对某企业打分明显偏高的情况。

(2)离散度:主要评价各评委对某企业评价的分歧程度。即对某企业来讲,各评委评分的离散度。

评价模型:

设本次评标共有 名评标专家,各评委对某投标企业的评分为 ,该投标单位的平均分为M,则:

 

,则认为本次评标离散度偏大,评标质量不高。

如图2所示,对于模拟企业二来讲,各家评委打分偏差较大(波峰-波底),各评委对该企业评分分歧较大。

(3)偏离度:主要评价评委打分质量。即某一评委相对所有评委平均分值的差异程度,分析这个评委的评标水平。

分为总分的偏离度和每一小项的偏离度,最后加权给出该评委在本次评标中的总偏离度。偏离度越大,表明该评委工作水平越低。

评价模型:

设本次评标共有项评分项,评委对投标企业在第项的评分为,各评委对该投标企业在第项的平均分为,则:

 

,则认为该评委评标偏离度较大,本次评标工作水平不高。

(4)稳定度:主要评价评委评标的变化程度,即根据评委历史打分数据,按照评委参与评标的次数、打分偏离次数、打分倾向性次数做综合统计;

评价模型:

设某评委评标次,每次评标偏离度为,则:

 

,则认为该评委评标工作不稳定,业务能力较差。

(5)偏好度:主要评价评委对某单位长期的倾向程度,即根据评委历史打分数据,对某一评委每次最高分,次高分单位进行汇总,列表显示其对某一单位的偏好度。

评价模型:

某评委评标工作中,某企业参与其中N次投标,该评委在 次评标中对该企业均给予最高分或次高分,则该评委对某企业的偏好度为:

 

,则认为该评委对某企业存在倾向性,应予关注。

(6)综合考评指标:将上述除离散度以外的其他四个指标进行数值和频率统计,加权得出该评委总的工作质量评价分,低于60分的应予以提醒或暂停评标。我们在全省随机选择了10名评委在1年内的评标结果进行指标分析,结果见表1。

三、结语

评标专家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在实际工作中,评委和投标企业往往很少在某一项目上发生权钱交易,而是形成长期的利益关系。某些评标专家与投标企业形成默契,不需要每次评标前打招呼,而是事后或每年再收取投标企业的好处。甚至某些专业因为专家人数较少,有些企业组织该专业所有的评委定期举行联谊活动,联络感情。作为招标投标管理部门,对评标专家以及评标委员会的监督仅限于法律、法规层面, 对于涉及具体技术细节的问题, 监督管理部门无权直接进行干涉。因此,通过评标系统数据库,对评标专家长期评标行为进行跟踪分析,得出评标专家评标倾向性和偏离程度,对评标专家工作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可以为管理者科学合理评价评标专家行为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当然,任何指标只是作为评价的参考,对于评标专家个人而言,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仍是评标结果公平、公正的根本保障

(作者单位:杨正超、林琳,江苏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王毅,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表1

评委

 

参加评标次数

 

稳定度

 

偏好度

 

综合评分

 

1

 

5

 

1

 

2

 

66.5

 

2

 

2

 

1

 

0

 

93

 

3

 

3

 

0

 

0

 

100

 

4

 

7

 

1

 

1

 

82

 

5

 

12

 

2

 

3

 

68

 

6

 

3

 

1

 

2

 

45

 

7

 

3

 

0

 

0

 

100

 

8

 

4

 

3

 

2

 

56

 

9

 

9

 

1

 

0

 

90

 

10

 

5

 

0

 

1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