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信息 >正文

必联:“互联网+”招标采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15-12-04

 

1必联 (600x445).jpg

必联(北京)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树贵


   国务院7月1日发文就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提出了指导意见,列举了11项“重点行动”;其中第八项“‘互联网+’电子商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行业电子商务”,要“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大力推广电子招标投标”。我个人理解,这个“指导意见”,客观上肯定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和中招协长期以来推进电子招投标的方向,也肯定了他们带领招投标从业机构为此所做的不懈努力。这一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招投标事业将进入一个新常态:对于招投标行业来说,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只有认清挑战,应对得当,挑战才有可能转换成机遇。

一、理念上的挑战

   招标投标有了长足的发展,成绩巨大有目共睹。但是与此同时,长足的发展也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化的模式;例如,招标业界一直很努力地推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招投标的操作,也从信息化发展到了全流程的电子化。然而“互联网+”招标采购,是较以往信息化和电子化的更高境界,如何摆脱固化模式的束缚,张开双臂接受“互联网+”的理念,是我们招投标业界人士的首先要应对的挑战。关于互联网的发展,曾经有人认为互联网只是有别于传统行业的新经济、新行业;在我们招投标业内,也曾有人担心电子招投标起来以后,招投标机构就无所事事了。其实不然。互联网是工具更是资源;它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会成为后者的推进器。如“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金融,但是它使得金融产品更丰富、服务更接地气。“互联网+”零售,成就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本质还是服务于个人消费的零售市场,只是让人们的消费不仅便捷,而且还有了更多的选项。同理,“互联网+”招标采购,本质还是招投标。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让招投标在公平公正公开方面更加名副其实,也可以让我们招标代理服务更细致、更便捷、更高效。可以说这是我们招投标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机遇;所有招投标从业人员和机构,包括为电子招投标提供平台服务的单位,都有必要在不断加深对“互联网+”国家行动的理解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审视原有关于电子招投标的发展规划或设想,调整发展路线图,重设阶段性目标。

   要用“互联网+”的理念推进招投标,需要充分了解“互联网+”和“互联网+”招标采购的特性和特征。

1.“互联网+”:“互联网+”的实质是跨界融合、连接一切;实现互联网创新成果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2.互联网+”和“大数据”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互联网+”招标采购的最大特征离不了“互联网+”的实质,连接的目的就是数据资源的交互共享。

3.“互联网+”招标采购的主要标志:互联、开放、透明、共享、融合;充分实现各平台互联互通,招投标业务,从实务操作到监控管理,实现无障碍平台化运营。

二、技术上的挑战

  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满足需求达成目的。当年信息化在招投标领域的应用,是为了信息的传递,但是其根本性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其中有政府管理部门对整个行业的管理,也包括招标代理机构为工作效率对机构内部的管理。全流程电子化也是符合招投标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需求。为迎合这种需求很多系统开发商和招标代理机构也设计很多解决方案,并开发了相应的电子化系统,对于招标机构内部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提升,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信息化可以加速信息传递,全流程电子化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但是这样的“信息孤岛”与“闭环系统”叠加,反而成了全行业乃至全社会信息流的梗阻。不同机构都在大同小异地重复和别人一样的系统开发和建设,不仅未能在最大范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反而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事实上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系统应用十分有限,其背后的原因恐怕是招投标从业机构的决策者多半都已经认识到闭环运行不尽如人意;已经实施了全流程平台的招标机构,多半已经体会到“闭环系统”的局限,同时也感受到相伴而来的烦恼:维护成本高,升级压力大。

  “互联网+”招标采购就是要解决“信息孤岛”和“闭环系统”的困境,达成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的目的。要达成这一目的,我们面临的技术挑战无疑是巨大的。不过对于大部分招投标的从业机构包括管理机构而言,应对技术挑战首先还是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在“互联网+”招标采购的环境里,“我联故我在”,而不是“我有故我在”;因此没有必要亲力亲为地去开发建设《电子招投标办法》所规划的平台。即使是有财力人力亲力亲为的,也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网络平台的建设不是一个软件系统的开发,不像一个大楼的建筑施工总有完工之日。平台的建成可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阶段性成果”,但究其实质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其后的运营维护,迭代升级,将是日复一日的新常态,没有阶段性可言,更没有完工之日。

关于平台的开发建设,目前大致有两种技术思路:

一是根据已知的需求和可以预测的具体需求进行开发建设,然后期待用户能够去适应平台既定的流程和功能;这是一种软件系统开发的思路。凡是以此思路有意投资自行或委托进行平台开发,必须考虑如何避免“闭环运行”、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需求以及如何实现跨界融合互联互通;不然将很可能面临技术陷阱和投资风险。如果开发建设是委托软件公司的,这里的技术陷阱和投资风险也将波及受托公司,且接受委托越多,陷阱越深风险越大。

二是首先构建面向服务的底层架构(SOA),辅以敏捷开发(Agile)的运维机制,及时捕捉用户的反馈和新需求并对流程和功能进行相应的迭代升级,这是网络开放平台开发运维一体的思路。这是符合“互联网+”招标采购的平台开发思路,按此思路建设运维的网络平台应有以下特点:

1.技术标准化,接口开放化,部署云端化;

2.持续迭代升级,及时吸纳新技术,适时推出新功能,不断满足新需求;

3.运行稳定安全、业务操作便捷、项目实施高效、资源开放共享;

4.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满足移动办公的需求。

三、资源上的挑战

“互联网+”的提出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数据技术的阶段,即从IT到DT;数据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重要的生产力。如上所述,“互联网+”和大数据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互联网+”招标采购的发展上,国家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十分有利于招投标信息的集成和大数据运营,各个交易平台同样担当着数据的集成和共享的职责。鉴于交易平台是市场化运营,数据资源的提供和分享,尤为重要,成了交易平台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也成了有志于开发运营交易平台的机构的重多挑战之一。

凡是有数据资源积累,能够为用户实施招标投标作业提供数据支持,如采购商数据、招标代理机构数据、投标商数据、产品数据、招投标历史数据、等等;甚至能够动用原有数据自动生成分析报告供用户参考之类的“独门绝技”,这样的交易平台都有可能在赢得用户方面胜人一筹。

必联从事招标采购网络平台的建设运维已有15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海量的数据。必联的业绩被互联网业界的领军人物马化腾作为“互联网+”的成功案例,编入了他的《“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中科院吕本富教授撰写的《飞轮效应——数据驱动的企业》一书,同样也将必联作为大数据应用的成功案例编入其中。必联愿意将这些经验教训和海量数据,通过必联平台与用户分享;籍此与用户共同应对挑战,赢得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