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投标动态 >正文

刘流:权力不能介入招投标

2018-04-16

 

据报道,在本轮被巡视的26家央企中,招标、采购不规范现象十分普遍。十余家企业都被指出在物资采购、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存在缺乏监管问题,腐败隐患大。存在围标串标陪标、在项目分包中不公开招标或违规操作、营私舞弊,暗箱操作、贵买贱卖、领导直接插手等问题。

许多违法违纪问题集中表现在招投标环节。不少招投标流于形式,表面上按程序公开进行,实际上“暗箱操作”,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招投标,一些掌握资金和项目审批权的部门或领导干部直接或变相推荐施工企业或供货商,背后往往都存在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

为什么在公开招标过程中仍然腐败问题不断,谁在往“枪口”上撞?原因并不复杂。一是国有企业采购额相当惊人,这背后存在巨大利益诱惑。二是企业管理者作为国家的“代理人”,权力过度集中,很容易出现“慷国家之慨”为自己谋利的心理。三是在公开招标这一“合法的外衣”下,暗箱操作的空间巨大。表面上看起来都完全合法,似乎找不出漏洞,实际上在项目招标、材料采购、股权转让的各种环节中,有关企业的操作者都会事前物色“对象”,按照对方的特点,设计出有利于他们、同时又能排斥别的竞争对手的招标文件,依人画像,串通标书,通过设置一定的条件,把其他投标者挡在门外。

与此同时,这种暗箱操作的利益输送与转移也是最大的。国企重大工程成了“大馅饼”“大肥肉”,不仅利益诱惑大、信息不对称、监督不给力,而且舞弊的成本很低。比如,招标人可以任意选择采购工具、工程项目成本预算随意性很大、邀请施工企业制定招标文件、利害关系者参与投标进行利益输送、招标合同金额远超过中标价、阴阳合同现象屡见不鲜等等,而且招投标后可以层层发包、层层盘剥、层层损害国家利益,瞒天过海,中饱私囊,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企业内部的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不力,成了可以往“枪口”上撞的最好理由。

为什么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招标反映出的问题就少得多?因为这些企业从制度到实施,都有严格的规范和严厉的约束机制、处罚机制,能够得到落实,监管力度大,谁也不敢去碰这样的“高压线”。

如何堵上国企在招标过程中的各种漏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通过制度变革来解决,通过市场来调剂配置资源,与其他配套制度、体制机制等一并发挥作用。因为国企经营者都是依靠行政任命,“一把手”权力不受制约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招标过程中的问题的。更多情况下,招标方面的规定,反而成了不法分子谋取个人私利的“挡箭牌”。(文/刘流)

 

 

   来源:党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