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动态 >正文

安徽合肥:以“有形之手”呵护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2021-01-13

 

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市场主体的成长壮大,离不开“阳光雨露”,也需要“有形之手”全程呵护。2020年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强化要素保障能力,以精准精细的服务,推动项目快落地、早开工、早出效益,为市场主体增量提质保驾护航。

招商引资“不断链”

时值隆冬,位于巢湖半岛的欧菲光光学光电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拔地而起的厂房陆续封顶。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1亿元,占地约400亩,预计5年达产,达产后年产值约370亿元,年税收约12亿元,预测员工人数约20000人。

释放招商强磁场,孕育投资新商机。招商引资是培育市场主体的有效途径之一。欧菲光、协鑫、露笑科技等一批高质量产业大项目成功在我市落地就是生动的注解。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等突发因素影响,我市主动“走出去”,热情“请进来”,精准发力,“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引资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引进了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前11个月,全市新签约重点项目1055个,协议总投资3940.2亿元。从重点产业链来看,前11个月全市重点产业链签约项目607个,协议总投资达2717.5亿元。截至2020年11月,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量同比增长9.1%,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5.8%,工业引资同比增长8.6%。

要素保障“不断线”

经历近百场谈判后,去年6月3日签约,9月26日开建,如今厂房陆续封顶——欧菲光项目演绎了合肥大项目落地的速度与激情。

“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为加速项目建设进程,我市建立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审查报批联席会议制度,畅通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同时,根据项目发展需求,精准精细做好用地规划设计。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该局有力保障了包河区生物医药电子束检验项目、高新区医药研发项目、安巢经开区彩晶玻璃项目等企业生产急需用地。“我们将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紧紧围绕民生基础设施和社会建设,加强与地方和相关部门的联动,对于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为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我市还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上并联审批等措施,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我们持续推进‘减证便民’,精简申请材料480项,精简率达63.5%。”该负责人表示,围绕解决好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市还大力开展不动产登记提升行动,推行“网上办理,不见面办理,24小时不打烊”。值得一提的是,原“企业服务专窗”也升级为“企业服务专区”,将过去分散涉及企业的首次登记、转移登记(受让方为企业)、抵押权登记、权籍调查等业务,全部集中办理,将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环节压缩至1个。

公共资源交易更“阳光”

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公共资源交易实质上是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过程。如今在合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已成为一张金光闪闪的金字招牌。

让公共资源交易真正姓“公”,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是重要的一环。省市共建交易平台以来,合肥区域平台资源聚集,交易覆盖的范围由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逐步扩大到“4+N”公共资源交易全领域,公共资源交易的区域综合性市场格局基本形成。2020年1~11月,合肥公共资源交易成交金额2837.59亿元,同比增加8.38%。

今年10月,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办事大厅正式揭牌,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开通市场主体服务热线,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招标事项“一网通办”。对招标资料实行“容缺受理”,一次性告知,“一表制”完成,实现了“场地等项目”的良好局面。同时,大力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网招率达96%。“投标人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交易业务,每年可节约差旅费、标书制作费等交易成本累计约3亿元。”市公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