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探讨 >正文

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运行的建议和思考

2021-04-15

 

为稳妥有序地推动疫情后的复工复产,同时以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为契机,对“制度+科技”的监管方式进行探索和尝试,逐步开展京津冀地区的远程异地评标工作,雄安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率先在工程建设领域建立远程异地评标试点。文章结合雄安新区实施情况,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使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可以常态化稳步运行。

 

当前,雄安新区已经由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各类重点项目在强力推进。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方面,结合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工建设和新冠肺炎疫情后复产复工的背景下,雄安新区提出了“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建设”的工作理念,坚持防疫与建设两手抓,统筹推进工程建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一、背景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很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暂停了开评标活动。早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41号),提出了促进资源跨区域交易、健全平台电子系统、实施协同监管等多种举措,提出了“统筹公共资源交易评标、评审专家资源,通过远程异地评标、评审等方式加快推动优质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的创新理念。2020年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发改电〔2020〕170号),强调了“积极推广电子评标和远程异地评标”,从提高评标效率,减少人员聚集、实现有限专家资源充分共享,建立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雄安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率先展开试点工作,打造公共资源“文件电子化、标书网上传、开标不见面、异地可评标、监督信息化、过程全留痕”的交易模式,努力实现“异地在线、视频沟通、网上评标、实时监控”的远程异地评标方式。

这一方式由雄安新区最先发起,京津冀地区配合,符合中央、省委有关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精神,具有先行先试的重大改革意义,将是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对探索新模式的公共资源交易具有带动效应。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雄安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网络互联技术构建远程异地评标技术平台,可实现京津冀跨区域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可使专家不出本区域,通过远程评标系统进行评标,大大减少人员聚集和人员流动,达到跨区域资源共享的目的。虽然远程异地评标具有高效可靠、安全经济、方便操作的优势,但由于制度不完善、软件不兼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京津冀地区制度规范不统一

在实施中发现,虽然各交易中心依照现有法律要求对远程异地评标的基础设施条件进行了升级改造,但可落实的具体操作规范、制度规则标准不一致,相关配套制度不够完善,实施细则少,界定范围难,对一些细节无法确定。例如专家评分标准、专家报酬标准、抽取专家时间和围标、串标、挂靠等细节界定不统一,导致在远程异地评标过程中出现很多矛盾点。

2.依托的电子平台不兼容

因为远程异地评标工作主要依托手段为互联网,根据多方主体共同使用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共享专家资源,运用音视频实时交互技术,实现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在线监督,从而可以跨区域评标工作,达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评标互联。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各地依托的电子平台端口无法兼容,系统技术无法对接,导致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运行困难。

3.专家库未采取并库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专家库尚未达到资源共享,专家的入库标准、专业划分、资深专家与普通专家的界定、专家水平的界定情况并不能完全统一,在筛选专家的时候还需要在各地区省库或区域库内分别抽取,出现专家分配情况不均、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选定专业困难、采取全流程电子化的评标方式时专家的知识更新跟不上评审要求等问题,造成部分专家不愿意参与远程异地评标,难以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运行的开展。

4.场地建设、人员配置等硬件设备标准不统一

由于远程异地评标需要对场地建设进行较为严格的统一化管理,尤其是硬件设备的校正和人员配置的管理,需要多地区各方面进行配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场地建设、人员配置等方面硬件设备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导致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运行出现断带。

三、改进建议

积极利用疫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力组织开展工程建设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运行,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招标投标领域的“黑马”出现,大胆实施“制度+科技”的监管模式。根据雄安新区交易中心展开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1.制定统一的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实施规范和监管制度

为更好地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运行,需要自上而下制定统一的实施规范和监管制度,细化到可落实层面。推动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打造跨地区、跨部门的实施操作规范和监督管理联合惩戒机制,逐步形成上下联动、条块联动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远程异地评标的各项制度,不断推进市场化、信息化建设,从小范围的京津冀一体化到全国样板,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专家信息互联互通,确保规范重在实施,监管无处不在。

2.解决不同地区交易电子平台的兼容问题

有了制度为依托,需要加快解决电子平台兼容问题,大力促进科技信息公司对于软件的开发工作,引入信息化技术,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科技公司的重大成果。2019年雄安新区与北京海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北京市承发包交易中心、天津市交易中心和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达成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共识,依据信息互联互通、技术交流和数据对接的原则,完成了远程异地评标对接工作。总结新区现有经验,进一步完善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及技术规范,先进行小范围的常态化运行,为跨省运行创造条件,有效减少评标人员聚集,实现有限专家资源充分共享。

3.促进专家库并库,激励评标量化处理

为了实现京津冀地区专家资源共享,可以优先采取专家并库的方式。此方法可解决专家统一入库标准、保证专家专业水平、加快知识结构的更新速度等问题,更好地建立评标专家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运行机制,制订统一的工作流程与操作规程。为促进专家更快地适应远程异地评标工作,使其评分更具合理性,减少评标专家主观因素干扰,可以采用激励方式对评标过程进行量化处理。例如,加快清标建设,通过智能分析,清标自动完成,可以大大减少在商务标评审时间,有效增强评标准确率;采用全流程电子化评标系统,自动计算评标结果,减少专家评审过程中的疏忽漏评、汇总错误导致的复评时间;通过各地评分细则的不同,加强制度交流,学习其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促进了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的发展。以上方式可以积极促进评标专家参与到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运行中。

4.设立统一的场地建设、人员配置等硬件设备标准

各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应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配备各项硬件设备,实现大范围的远程异地评标,除了必须的场地资源和基本技术条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评标模式和服务标准。例如远程异地评标室可设置成支持“工位评标”和“评标室评标”两种远程异地评标模式,两种模式可以根据项目和评标需求进行自由切换,充分发挥两种评标模式的优势,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和场地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可以实现评标效率的极大提高。为保障远程异地评标所需的服务要求,应当设立统一的人员配置,达到统一培训、统一服务、统一协调。

四、结论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打造高速发展的“样板之城”。远程异地评标作为深入推进工程建设发展的新模式,可以提高评标效率,降低招标投标成本,促进资源共享,更好地推进全流程电子化发展。结合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工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的现状,对现有实施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解决措施,全程跟踪服务,营造良好的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环境。雄安新区工程建设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常态化运行将促进全国范围内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进行,使评标过程更加“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减少干扰、阳光透明”。

 

 

作者:陈豫洁

作者单位:雄安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