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佛山有新招。日前,据佛山市消息,自去年9月该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云平台上线以来,425个项目在云平台完成招投标活动,交易总额超140亿元,中标价平均下浮4.8%;每个项目平均参与投标企业超13家,特别是使用信价量化法的项目,平均投标企业超100家,是改革前的8倍。上述数据正是佛山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成效的缩影。
近两年来,为铲除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滋生土壤,破除围标串标、买标卖标等顽瘴痼疾,佛山成立专项改革调研组,开展招投标制度改革,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环境。
该改革调研组相关成员介绍,佛山招投标制度改革重点聚焦成本控制机制、招标投标体制机制、集中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三大主线,以及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招标代理、监理五类主体,着力解决“怎样监督领导决策”“怎样防止围标串标”“怎样防止转包和违法分包”等八个工程建设领域的难点问题。
在此过程中,佛山推出了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其中,创新评标定标办法、项目生成提级决策等举措为全省首创。
例如,为兼顾各类项目需求,佛山创新了综合评估法、评定分离法、信价量化法、简易评标法等四种评标定标办法。这样既兼顾了重技术重资质的大中型项目,又兼顾了技术简单规格统一的小型项目,使各层次、各体量的投标人都有公平公正参与投标的机会。
为推动项目专业化管理,佛山深化集中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明确非经营性项目均由市、区、镇街三级集中建设机构建设,市、各区集中建设主体原则上都不超过3个,各镇街不超过2个。改革后,全市建设主体数量从改革前的308个压缩至82个,建设主体总量较改革前大幅压减73%。同时,推行“双轨并行”的建设模式,将市场化代建作为集中建设管理模式的有力补充。
改革持续深化,也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去年九月,广东鼎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了佛山南海区的一个道路工程项目。“改革后,新的评标定标方法变得更加科学。”该公司经营部经理刘志立表示,比如,针对小型的工程施工,佛山首创了信价量化评标法、简易评标法等两种适用于小型工程的评标办法,明确采用这两种办法的项目不进行技术标评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参与竞争的机会。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