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刚刚获批开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其中的一项重点任务是要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数联网先行先试建设。记者昨天从市数据局获悉,我市已正式启建数联网,成为全国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者。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流通底座、提升智能算力规模、拓展多领域应用场景等举措,天津将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据基础设施是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角度出发,面向社会提供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服务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其中,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是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流通利用提供安全可信环境。数联网作为数据流通利用设施重要实践方案之一,由数据流通接入终端、数据流通网络、数据流通服务平台构成。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市承担数联网先行先试建设任务,在试点建设期内建成服务全天津市的数联网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提供一点接入、广泛连接、标准交付、安全可信、合规监管、开放兼容的数据流通服务。
“‘数联网’可以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也就是说可以让数据驶上高速公路,在保障数据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公共数据授授权运营、企业行业数据高效流通利用。启动数联网建设,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让数据真正‘流动’起来,可以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推动我市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市数据局副局长周胜昔介绍说。
市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处处长李颖介绍,目前,一个关于未来3年我市加快数联网先行先试建设的行动方案正加快制定,将于近期印发实施。她介绍,我市目前确定了滨海新区和河东、河西、南开、河北、红桥、西青、武清8个区为数联网应用先行区。滨海新区“无人机河道AI巡检”“基于多源数采平台的燃气行业数据智算化应用”、河北区“信贷服务应用场景”、河西区“养老长护险数据分析”“危险废物处理数据分析”等首批46个数联网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将逐一开展,覆盖医疗健康、工业制造、交通出行、金融服务等17个重点领域。通过“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隐私计算技术,打破数据壁垒,使我市政务、公共、行业数据流动更加畅通,助力智慧城市、精准医疗、智能制造等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记者 吴巧君)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