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丹璐 见习记者 吴恺沄
政策的落实往往比政策的制定更重要。
昨天上午,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的具体情况。目前,《关于加力提速推进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经印发,提出的十项任务皆来源于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且都是企业需求迫切、部门协同推进要求较高的事项。
具体来看,这十项任务分别是实施世行对标改革、优化惠企政策服务、优化涉企行政检查、建立“信用+风险”监管体系、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营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和执法协作、治理牟利性职业索赔、提升办理企业破产便利和支持街镇营商环境建设。
以“任务清单”的方式把上海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拎出来”,一方面是为了拆解任务,提高举措落地可行性;另一方面也是主动公开,借助社会监督的力量,倒逼各项任务提速落地。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通过重点协调、重点推进、重点督查、重点宣介,推动各项任务尽早落地,确保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
纵观十项任务,有不少是企业常常反映的“老大难”问题。
例如,《通知》第六、七、八项任务分别针对传播涉企侵权信息、知识产权侵害、牟利性职业索赔情况。在市发改委的前期调研中,这三项问题是很多企业会提到的共性问题。
“品牌知名度越高、渠道覆盖越广,往往被职业打假人攻击的可能性就越大。”上海自然堂集团有限公司法务总监江汇龙介绍,一些打假人使用不同ID账号,但投诉内容、引用的图片和品牌相同,很可能是有组织的团伙行为。
为了应对牟利性职业索赔,企业不仅要付出经济成本,还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江汇龙介绍,职业打假人的一次举报可能包含十几、二十个关键词,研发、业务部门都需要分别准备相关材料来解决问题,消耗最多的一个投诉中,他们准备了18份材料,其中有些材料还涉及商业机密。而这样的案子,公司每年都会遇到好几百起。
2024年3月15日,奉贤区发布实施《上海市奉贤区关于依法处置市场监管领域牟利性职业索赔行为实施意见(试行)》(简称《实施意见》),将职业打假与正常维权进行区分并加强管理,从而减轻企业在处理相关事项上的压力。奉贤区市场监管局推出《实施意见》后,该公司遇到的此类案件数量从2023年的322件下降到2024年的199件,企业工作量减少了至少30%,可以更好地将精力投入公司运营。
在今年年初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中,上海已对牟利性职业索赔问题作出了法治化的回应,此次攻坚任务对8.0版举措进行了细化,增加了新的具体落实内容。例如,上海首提研究制订《关于依法治理牟利性职业索赔职业举报的意见》,对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施压企业、非法牟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依规开展治理,有效压缩职业举报生存空间,更好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在解决传播涉企侵权信息、知识产权侵害、牟利性职业索赔三项问题上,近几年上海各相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多优化,但是营商环境建设无止境,这次攻坚任务又做了细化、深化,加强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上海市发改委营商处副处长孔媛表示。
破解部门协同难度大的痛点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进入深水区,不少攻克难度大的问题对政府内部协同配合要求很高。
此次十大任务也重点关注了这类问题,如提升办理企业破产便利、支持街镇营商环境建设等。
今年,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首提优化基层营商环境,这也是一项需要大量政府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职责并不仅限于街镇管理部门。基层组织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发挥空间有限,“顺畅营商环境协调机制”是去年上海几场营商环境座谈会上,基层干部呼声最高的建议之一。
打通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责任重大,因为街镇营商环境与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息息相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彦峰介绍,在上海三百多万的经营主体中,近九成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是畅通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更是吸纳劳动就业的大江大河。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让这些经营主体生存下来、发展起来、壮大开来,对稳住经济基本盘、保住就业基本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次攻坚任务,强化了为街镇营商环境“配资源”,包括做实“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协调机制,鼓励各区搭建项目落地、产业发展、社会建设等重点部门与街镇沟通机制,建立覆盖宜居宜业各领域政策资源的综合服务和咨询渠道,提升街镇服务企业能力。
同时,《通知》还提出将有序发展活力街区,对店招、外摆、户外餐饮等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合规指导。制订反向评价方案,组织街镇对各级部门赋能支持街镇营商建设的情况开展反向评价,对评价结果定期通报。
拆解营商环境的长期任务
陈彦峰表示,“这十项任务,很多不只是今年的事,而是长期的任务”。对于长期的营商环境建设目标,攻坚突破需要对任务进行拆解、强化。
例如十大任务的第一项就是实施世行对标改革。近年来,上海一直致力于塑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在4月下旬世行官方发布的中国企业调查结果中,上海企业调查数据总体表现良好。在企业调查涉及营商环境的59项测评点中,上海有22项测评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但上海还想做得更好。2023年,世行发布了新版《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陈彦峰在发布会上介绍,世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评估视角从国内转向国际,吸收借鉴了各领域国际前沿的改革理念,引用了CPTPP、DEPA等高标准贸易协定,突出了电子政务、环境可持续等新兴领域。这都为上海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新的启示。
此次攻坚任务提出,上海将推出对标改革新的任务清单,注重学习借鉴国际一流先进实践,拉长板补短板。以参与世行评估为契机,上海可以更加主动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接,提升对国内外高端资源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对标全球最佳实践、对标企业感受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营商环境优化仍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顾军表示,下一步,上海将加力提速落实好8.0版方案和“十大攻坚突破任务”,让每一位在上海奋斗的企业家,有信心、受尊重、敢创新,让每一家扎根上海发展的企业,有活力、享机遇、能壮大,让城市和企业双向奔赴、同频共振,共同谱写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