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事要闻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解读当前经济热点 “消费扩大、投资结构优化的总体态势没有变”

2025-09-01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等就部分经济指标波动、“人工智能+”行动、招投标改革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我国内需增长潜力巨大,要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比1至6月有所回落。该如何看待部分经济指标的波动?

“应该看到,我国消费扩大、投资结构优化的总体态势没有变。”李超分析:消费方面,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服务市场销售总体稳定;投资方面,1至7月,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高端行业投资分别增长33.9%、16%、32.8%,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更应该看到,我国内需增长潜力巨大。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实物消费国,但人均实物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服务消费发展潜力巨大。”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搞好双循环。

一是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激发市场活力。提升能力方面,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全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扩大优质供给方面,平稳有序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和实施。优化消费环境方面,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打造放心服务消费品牌。

二是大力挖掘潜在增长点,拓展投资增量。政府投资方面,聚焦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发展所需、地方所能、群众所盼的重点项目。民间投资方面,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举措,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三是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研究制定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动方案。强化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典型案例通报,持续推进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统一政府行为尺度,进一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出台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加快治理部分领域无序竞争、市场失序等问题。

“硬投资”“软建设”齐发力,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一步,如何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铠麟表示,将坚持“硬投资”和“软建设”齐发力,抓好三方面重点工作。

抓好配套政策。一是围绕《意见》提出的六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二是围绕安全治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软环境”方面制定政策指引,给行业应用以更为具体、清晰的政策指导。三是分层、分行业加快标准制定。

抓好重大项目。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人工智能发展。主要任务包括优化智算资源布局,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推动降低创新主体研发使用成本;在关键行业方向建设应用中试基地,汇聚行业共性、优势资源,降低技术应用门槛等。

抓好示范引领。一方面,加强场景示范,引导人工智能模型企业、研究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交叉团队,深挖高价值场景。另一方面,推动模式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事业单位在供需对接、要素整合、考核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新模式、新做法。

“各行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特点不尽相同,需遵循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表示。

招投标改革稳步推进,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更高

招标投标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自去年《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印发以来,相关改革成效如何?李超从三方面作了介绍。

抓制度建设,招投标规则进一步优化。实施评标专家管理“新国标”,修订出台评标专家管理办法,加强专家全周期管理。制定中央企业采购“新指引”,推动中央企业以性价比最佳、全生命周期综合成本最优为目标实施采购。明确公平竞争“新标尺”,落实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修订废止违反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500余件。

抓数智赋能,招投标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提升。流程上,推行“阳光交易”,全面实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方式上,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展智能评标、围串标识别和招标文件合规检测。交易服务上,搭建移动数字证书(CA)“一张网”,统一全国各地区数字证书标准,企业跨地区投标时不再需要“投一个标换一把锁”。

抓行业治理,坚决打击违法行为。对于投标人,重拳整治围串标活动。对于评标专家,严厉打击违规评标活动,组织全国评标专家清理。2024年以来,已将3.8万名违法专家清理出库,各地专家库中已查实的违法专家全部“清零”。

“一年多来,招投标改革稳步推进,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招投标更加积极。今年1至7月,工程建设领域中标民营企业达36.6万家,同比增长11.9%;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达76%。”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推动招投标市场继续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记者 刘志强)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