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动态 >正文

云南文山州:上半年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呈现三方面亮点

2025-09-04

 

2025年上半年,文山州锚定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效目标,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制度规范为基石、优化服务为宗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其成效呈现三方面亮点。

数字驱动服务升级,经营主体获得感持续增强。上半年,文山州公共资源交易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推动服务效能实现跨越式提升。一是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双百覆盖”。1—6月,全州完成进场交易项目383宗,成交金额43.04亿元,节资率达4.02%,在线开标、电子化交易率均保持100%,为企业节约成本近3700万元。二是惠企政策落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电子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模式惠及942家企业,释放资金0.61亿元;政府投资项目减免投标保证金3.13亿元,减免率达84.83%;无失信记录企业免收取投标保证金政策让335家投标企业“轻装上阵”。三是远程异地评标实现“全省循环、跨省突破”。进场工程建设项目实现100%远程异地评标工位大循环,作为客场协助其他州(市)完成724个项目评审;积极探索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模式,与广西百色市达成跨省协作,完成5个跨省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含首个主场项目),资源整合与透明度提升成效显著。

制度监管双向发力,交易环境更趋规范透明。一是“制度+流程”双重保障。制度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修订印发《文山州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25版)》《文山州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督职责清单(2025版)》等多项关键文件,填补招标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记录公示空白;内部管理制度修订12项,标准化操作流程新增11项。二是监管协同机制持续完善。探索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闭环管理模式,上半年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平台共收到3起涉及文山州的投诉事项,办结率100%;联合印发《文山州2025年公共资源交易场内管理巡检工作方案》,聚焦开评标、档案管理等关键环节,强化事中事后监督。三是场内交易秩序不断规范。做到评标专家与代理机构“一项目一评价”全覆盖,完成场内不良行为记录260份,实现场内“零违规”记录,确保交易过程规范有序。同时,作为全省异常低价投标甄别处理试点,文山州率先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异常低价投标甄别处理程序》,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的“文山模式”,为行业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基础能力全面夯实,服务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创新实践狠抓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创新制定印发《州级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红橙黄三色卡”内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被省发展改革委转发全省推广,不断规范干部职工行为,确保有效防范岗位风险。二是强化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为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提高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等交易主体对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业务的操作能力和水平,提升公共资源交易行政效能,开展覆盖招标人、代理机构、行政监督部门等250余人的业务培训,推动各方主体能力同步提升。三是政策解读助力效率提升。为提高采购单位及相关人员对采购流程的认识和理解,编制了《政府采购项目服务指南》,旨在为各单位提供学习和参考,内容涵盖政府采购项目的15个主要流程,并对各流程的政策法规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解读,同时附上相关法规,帮助采购单位及相关人员全面了解采购流程,掌握各环节重点难点,助力采购效率提升。



   来源:云南省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