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袁瑞娟报道 近日,记者从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国采中心)获悉,国采中心近年来在落实政策功能、助力构建统一大市场、采购业务创新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采购规模和采购质效稳步提升。
据统计,2024年,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在国采中心的采购金额额达472.06亿元,比上年增加26.03%,节约资金107.29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8.52%,采购规模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2025年国采中心完成采购额已超过380亿元,创同期新高。
——政策功能发挥取得新成效。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的执行机构,国采中心牢记政治属性,坚守“为民理财、为国采购”的宗旨,积极担当作为。在服务重大领域、重大项目采购方面,承接“两重”“两新”国债系列采购项目,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高质量完成矿产资源、粮食和物资储备等重大战略物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消防救援等一系列政治性强、社会影响大的重大项目,落实首台套采购相关政策,完成创新产品价格谈判,近期还完成了多个大型活动的采购任务,保障了国家重大活动组织开展和相关政策落实落地。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国采中心汇总梳理了中央层面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并结合实务经验编制了《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指南》,全面落实中小企业享受价格扣除和预留份额等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市场。在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方面,落实台式计算机等7个品目取消检测、认证报告要求,实行单独委托项目资格审查承诺制;更新和编印货物、服务和工程单独委托项目常见问题手册、工程招标采购服务手册等,协助采购人和供应商了解政策要求、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发挥质疑投诉专项工作小组作用,优化质疑答复工作流程,更好维护供应商合法权益。
——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新成果。一方面,推动中央和地方跨区域联合采购。2024年,国采中心进一步扩大联合采购合作范围,目前扩大至7个省市,与北京、安徽、广东、河南、云南、吉林等地集采机构和贵州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车辆采购等品目框架协议联合征集。另一方面,推广远程异地分散评审。2024年以来,与云南、上海、浙江、山西、山东等省市开展远程评审试点,抽取多地区专家共同组建评审委员会开展分散评审试点,收效良好。依托已建设的20个固定远程评标合作点和可随时搭建的移动评标室,国采中心初步建立起辐射全国的远程评标体系。2024年全年共为163个单位、169个项目提供远程异地评标服务188人次,今年以来抽取使用异地专家60余人次,促进了专家资源的跨区域共享,便利了采购人,大幅降低了供应商投标成本。同时,推动交易信息跨平台互联互通。拓展多平台发布、特定平台交易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与贵州大数据交易所签订互联互通协议,加强与体育总局、上海交易集团等单位的交易信息互通技术对接,扩大信息覆盖面。此外,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对数据资产管理和开展试点工作的要求,国采中心与国家数据局、中国气象局、贵州大数据交易所等单位加强沟通,积极研究探索中央国家机关数据资源采购和交易的可行途径。
——采购业务创新取得新进展。一是强化采购需求标准体系建设。中央政府采购网开设的“需求管理专栏”已上线31个品目的采购需求标准、导引和采购范本,供采购人参考使用;国采中心与部分医院、高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编制医院物业、家具和高校物业、保安服务采购需求标准导引,进一步丰富了采购需求标准在细分领域和场景的应用。二是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探索。在工程领域深化智能清标工具运用,加强对文档雷同性、报价规律性等问题的检测;在货物服务项目中开展数字化试点,完成国家移民局等单位项目需求结构化、智能辅助评审的全链条试点等。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