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武源
在政府采购领域,采购文件编制的合规性、准确性与效率直接关系到采购结果的公平与质量。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吉林省长春市财政局于今年9月创新上线“采购文件巡检”和“四类违规专项巡检”双功能体系,成为全国首个将AI巡检嵌入政府采购业务流程的实践标杆,构建起智慧监管新模式。
采购文件巡检:推进全维度智能诊断
“采购文件巡检”功能依托智采大模型,通过多项合规性指标库和动态学习算法,既能为采购单位与代理机构提供精准高效的编制辅助,又能为监管部门筑牢合规防线,助力政府采购相关各方开启AI采购新时代。
在用户层面,“采购文件巡检”功能整合实时更新的法规知识库,为采购人及代理机构自动识别22类高频违规点,支持智能审查与在线编辑联动。采购单位与代理机构经办人填写项目基础信息后,系统即自动启动巡检,辅助经办人根据风险提示及时调整内容。
在监管层面,该功能通过将风险管控节点从“事后比对”前移至“事前编制”,通过智能识别与及时调整机制,从源头减少违规风险,提升文件的规范性与合规性。同时,借助多用户视角的协同监督设计,既强化了采购各方的风险责任意识,更构建起全程可控的监管体系。数据显示,自“采购文件巡检”功能上线以来,长春市财政局已累计完成190个政府采购项目的智能审查,精准识别并提示违规风险项86个,有效帮助采购单位与代理机构避免因文件瑕疵引发的质疑投诉纠纷,为采购流程的顺畅推进提供保障。
用户的反馈进一步印证了技术赋能的价值。长春市公安局政府采购负责人表示:“第一次操作就明显感受到‘采购文件巡检’的实用性。以往编制文件时需安排专人,对编制完成的文件进行多轮复核,避免因法规细节疏漏触发合规风险,如今系统能自动排查出法律法规禁止内容,不仅大幅降低了后续质疑投诉率,更节约了反复修改文件的沟通成本,采购效率显著提升。”中科坤林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则表示,在承接建筑、服务等多个行业的项目时,难免会存在对特定领域采购规范不熟悉的情况。“采购文件巡检”查出的问题,成为与服务对象沟通核实的依据,有效破解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文件编制偏差难题,方便实用。
四类违规专项巡检:聚焦事后监管需求
紧扣财政部政府采购“四类”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要求,长春市财政局深化拓展了“四类违规专项巡检”功能。“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精准对接‘四类’违规行为专项整治的监管需求上。”长春市财政局采购办负责人表示,通过智能筛查与详细报告,“四类专项巡检”大大提升了监管部门对“四类”违规行为的识别效率与精准度,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较于传统人工审查,AI技术的优势更为突出。近期的专项核查中,在人工抽样审查已发现17个问题的基础上,AI通过全量项目智能扫描进一步识别出7个隐性风险点,形成“抽样+全量”的双轨核查机制,充分彰显了AI技术在扩大审查覆盖范围、提升风险识别精度方面的能力。同时,系统还能为每个风险点自动匹配对应的政策依据,彻底告别了人工核查时“逐份翻找文件、手动匹配条款”的繁琐流程,将原本需要数天完成的核查工作压缩至数小时,既提升了专项整治的精准度,又大幅提升了监管效率。
参与长春市线下专项审查的工作人员,在谈及传统人工核查“四类”违规行为的经历时,感触颇深:“以往核查需要逐份调取从采购文件编制到履约验收的全流程资料,逐个条目比对财政部专项整治要求与财政监管要点,最后再梳理成完整的核查报告。一套流程走下来,团队几个人连轴转要45天,在此过程中既要盯着细节防遗漏,又要确保政策引用精准,精力消耗极大,偶尔还会因为人工筛查的局限性遗漏隐性违规点。现在AI几小时就能完成全量项目的精准核查,效率明显提高。”
在AI技术深度赋能政府采购领域的背景下,长春市的智慧监管实践不仅是对传统人工审查模式的革新,更构建起覆盖“执行—监管—整治”的全链条智慧化体系。这一实践既精准响应了财政部专项整治要求,又为政府采购各方主体提供了合规指引与效率工具,以AI技术赋能打破了信息壁垒、压缩了自由裁量空间,使政府采购在公开、公正、公平的轨道上高效运行,为全国政府采购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长春经验”。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