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境内的常兴穿沙公路上,不时有满载粮食的车辆驶过。路旁,村民家中金黄的玉米垛和红艳的辣椒串堆砌在院落里,乡亲们的笑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常兴穿沙公路全长120公里,纵贯整个老哈河南岸沙带,沿线沙地起伏大,植被盖度低,流动沙地侵蚀严重。今年,项目区已完成人工固沙7500亩,栽种人工灌木1.2万亩。
目光转向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新建的巴音—蒲圪卜穿沙公路将连绵沙丘一分为二,通过栽植沙柳立式菱形网格沙障进行护路治沙。据统计,公路两侧沙障栽植面积共计1270亩,栽植各类苗木66万株,撒播草种4000公斤,犹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遏制风沙侵袭。
从“满嘴沙”到“满眼绿”,从穿沙路到致富桥。近年来,内蒙古探索形成“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地”的以路治沙模式。去年7月,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以路治沙”作为重要抓手,一年多来累计建设穿沙公路2490公里,带动治沙559万亩,有效改善30个沙区景点、资源节点公路通行条件。
今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联合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布局农村公路串联成网、系统化养护提升、生态治理三大工程,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2230公里,带动治沙153万亩,同步实施养护工程1806公里,力争到2030年形成“路锁沙侵、路守沙安、路护农耕、路兴绿能”的总体格局。项目建成后,内蒙古预计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片区累计建设穿沙公路8593公里,带动治沙1354万亩。
“今年,国家下达内蒙古穿沙公路建设资金17.8亿元,其中4.4亿元防沙治沙基金用于‘以路治沙’项目,有力保障穿沙公路项目顺利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10月底,全区已开工建设穿沙公路2316公里,带动治沙464万亩。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