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您,guest搜索 登陆 注销  

 

发表一个新主题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关于拦标价投标问题
作者:zbzxcag
题目:关于拦标价投标问题
MAIL:zbkq2005@sian.com
IP地址:123.244.144.*


请教各位老师:我

  发贴时间2013-12-29 21:04:39 
 ** 贴子回复

作者:zbzxcag
题目: 关于拦标价投标问题
MAIL:zbkq2005@sian.com
IP地址:123.244.144.*




请教唐老师等各位老师,我们对标准统一的货物设置拦标价进行招标,但出现了下列情况:一是三个投标人,有的两家超过拦标价投标,而维一的有效投标报价只是比拦标价降了一点点,这种情况,如果评委认为不具竞争性可否否决全部投标;二是两家直接报拦标价,看不出有真正参与竞争的目的,一家只比拦标价低一点点,三家虽然都是有效标,但竞争性很低,还是感觉有串通投标嫌疑(不具有招标实施条例中40条情形),可否否决全部投标;三是三家投标人全部投拦标价,虽然都是有效标,但报价无竞争,无法确定中标人,可否否决全部投标。另外,评委将上述第二种情况评定为有效标,但招标人认为没有竞争性,想推翻评委会的评标意见。请问招标人有无这样的权限。使用拦标价招标虽然较好地控制了中标价格,但由于投标人的报价都比较接近拦标价,总有围标之嫌。急盼老师指导。





  发贴时间2013-12-29 21:23:30 
 ** 贴子回复

作者:在线专家2
题目:关于拦标价投标问题
MAIL:tanggq@ctba.org.cn
IP地址:123.119.239.*




  你点了我的名,本人不得不说几句。我对你提出的问题回答,并不证明我是赞同“拦标价设置”的!本人一直认为“栏标价”的设置就是为围标或串标开了绿灯!你提出的问题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实施条例》和你们的招标文件设置了“栏标价”,在这个合法的基础上,谈谈对你提出问题的看法:
  1.三个投标人,有两家超过拦标价投标,唯一的有效投标报价只是比拦标价降了一点点。这样的情况,评委不能认为不具有竞争性,并否决全部投标。因为这一家有效投标标的投标价,低于招标文件规定“拦标价”,是有竞争的。因竞争不是在开标以后,而是在开标之前。只要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其投标价格符合规定、合理,就不能否决其投标,应作为中标候选人或中标人。否则对这个投标人是不公正的,因为通过开标,他的投标价格已经公开。重新招标时,对他是极其不利的!
  2.两家报拦标价,一家只比拦标价低一点点,三家都是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这种情况下,是有竞争的(在开标前),也不能认为竞争性低。而且不能用“感觉有串通投标嫌疑”作为依据,否决其所有投标。应依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方法和中标条件,确定中标候选人和中标人。依据七部委30号令(修改后的)第五十八条规定:“••••。依次(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人候选人排序)确定其他中标候选人与招标人预期差距较大,或者对招标人明显不利的,招标人可以重新招标。”招标人有权依据此规定推翻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意见,并重新招标。但是应依照上述的正当理由,而三家都是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而投标报价均未超过“拦制价”,又无串标的真凭实据,因此不能不受约束的否定所有投标,并进行重新招标。
  3.三家投标人都是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即均是有效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全部投拦标价时,也不能评定为“报价无竞争”,那是因为你在招标文件中规定了“拦标价”引起的,只要无真凭实据证明串通投标,他们的投标都是有效的,投标价格是合理的,不能否决全部投标!
结论:不能把你们招标文件设定“拦标价”的错误,推给依据(响应)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人身上去!串标或围标必须有真凭实据!不能以有“围标之嫌”否决投标人的投标!切切!否则就等于招标人自己违反招标文件中自己的规定否决投标人的投标!
  本人拙见,仅供参考。
                                                  唐广庆于2013.12.30.






  发贴时间2013-12-30 16:13:27 
 ** 贴子回复

作者:nasdaq1
题目:关于拦标价投标问题
MAIL:hziee_ld@126.com
IP地址:124.114.68.*




感谢唐老师的答复





  发贴时间2015-09-07 16:17:11 

登录后对本帖子进行回复!
谁可以发表? 所有注册会员均可以发表和回复主题!
主题标题  不得超过 40 个字
输入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中数字    
帖子中最多包含 4000 个字符

      

 



程序版权所有: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  

本论坛主要用于方便工作交流和沟通,请勿作他用
论坛中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立场无关